显微镜机械部分是由镜座、镜柱、镜壁、载物台、镜筒、调节器、倾斜关节组成,光学部分是由目镜和物镜组成。
一、显微镜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
1.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物体的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已知的最早的复合显微镜的例子出现在年左右的欧洲,这种显微镜将样品附近的物镜和目镜结合起来观察真实图像。以及声称显微镜是由他们的邻居和竞争对手眼镜制造商汉斯·李柏希(他在年申请了第一个望远镜专利)在年发明的,另外还有声称显微镜是由移居国外的科内利斯·德雷贝尔发明的,他于年在伦敦被发现有另一个版本。
2.直到16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显微镜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新事物,意大利、荷兰和英国的博物学家开始用显微镜研究生物学。
3.电子显微镜在20世纪早期,光显微镜的一个重要替代物被开发出来,这是一种使用电子束而不是光来产生图像的仪器。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与光学显微镜相似,但是用电子代替光,用电磁铁代替玻璃透镜。使用电子而不是光,可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
二、显微镜的分类以及各个部件的作用。
1.显微镜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类别。一种是基于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图像的因素,即光或光子(光学显微镜)、电子(电子显微镜)或探针(扫描探针显微镜)。
2.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器四个部件。广义的说也包括照明光源、滤光器、盖玻片和载玻片等。
3.物镜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件,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叫做物镜或接物镜。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正比。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物镜主要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数值孔径和工作距离。
4.目镜的作用:是将已被物镜放大的,分辨清晰的实像进一步放大,达到人眼能容易分辨清楚的程度。常用目镜的放大倍数为5—16倍。
5.聚光器也叫集光器。位于标本下方的聚光器支架上。它主要由聚光镜和可变光阑组成。其中,聚光镜可分为明视场聚光镜(普通显微镜配置)和暗视场聚光镜。聚光镜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起会聚光线的作用,以增强标本的照明。一般地把聚光镜的聚光焦点设计在它上端透镜平面上方约1.25mm处。
三、显微镜机械部分简介以及目镜和物镜的使用。
1.显微镜机械部分中载物台又称工作台、镜台载物台作用是安放载玻片,形状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其中方形的面积为mm×mm。中心有一个通光孔,通光孔后方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安装压片夹用的小孔。有的载物台的纵横坐标上都装有游标尺,一般读数为0.1mm,游标尺可用来测定标本的大小,也可用来对被检部分做标记。
2.目镜和物镜的使用:一般都是用一个放大倍数适中的目镜(10×)和最低倍的物镜开始观察,逐步改用倍数较高的物镜,从中找到符合实验要求的放大倍数。转换物镜时,先用低倍镜观察,调节到正确的工作距离使成像最清晰。通常认为,使用任何一个物镜时,有效放大倍数的上限是1,乘它的数值孔径,下限是乘它的数值孔径。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显微镜要求的提高,单一的光学显微成像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显微摄影的要求。数码显微镜的面市,标志着光学显微镜从此进入到一个新的数码时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