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工具会限制人的思维,即工具思维,比如我们长期画油画,就形成了油画思维。但是工具也会拓展人的思维,比如换了一个工具,我们就进入了新的工具思维,我们使用数码绘画,就进入了数码绘画思维,而这种思维反过来会拓展我们的油画思维,并且给我们的油画创作带来新的惊喜,一如某些欧美新潮绘画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工具是为我们所用的,不必视为洪水猛兽。
在将来,更年轻一代画家的艺术形态,可能会与新生媒介的工具思维更加无缝对接、结伴同行,绘画语言、形式的迭代,会以我们更加意想不到的速度推进。
何光
年4月
展览时间:年4月25日—4月29日展览地点: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六楼艺空间主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承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协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协会指导老师:何光、汪鹏飞
项目组成员:李雪莹、白焕莲、王曼曼
教师作品欣赏
何光《石来》数码绘画年
汪鹏飞《爷》数码绘画年
触摸日常
作为油画人,对于数字绘画的藐视是根深蒂固的,早年在佩斯北京观看大卫.霍克尼的个展,满墙是ipad绘画打印出来的“原作”,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回头再看,老爷子有先见之明,他把到了时代的脉搏,看见了绘画未来可能的新方向。手机绘画,失败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心态也就放松不少。卸下所有的心里负担,轻装.上阵,说出来的话就比较贴近自己的心声。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绘画是最本真的。
没有一颗有趣而浪漫的心,感受本身也是乏味单调的。深刻只有被有趣包裹的时候才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通常我们的生活都是平淡无奇的,表情都在狂喜与痛苦之间,灰色地带才是生活的主旋律,也是艺术生长的沃土发自内心的去欣赏那些日常的平庸之美,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气。艺术应该是平行的关照生命个体,关照源自一种深沉的爱。
在何光老师的感召下,广艺油画系数字绘画蔚然成风。一工同学也深受感染,不少同学在iPad绘画的园地里耕耘多时。李雪莹,白焕莲,王曼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们异常勤奋,利用课余时间,用ipad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日常。一个背影,一桌饕餮,一扇窗,一缕阳光,一把伞....一一被她们精彩的揭示,这些平凡之物似乎瞬间被赋予了灵*。正是对这些微小的心灵波动的触摸,将引领他们走向广阔的艺术天地。
油画生适不适合画数字绘画?除了各自独特的语言差异,数字绘画同样可以触及绘画的其他核心要素。选择数字绘画主要图的是方便快捷,随着参与人数的越来越多,它的表达力相信会得到更大的开掘。
数字绘画是一块自由的试验田,不见的能够直接出“成品”,但也许更容易触及艺术的本质。
汪鹏飞
年4月
学生部分作品欣赏
级李雪莹《此处应有》数码绘画
级李雪莹《60cm》数码绘画
级李雪莹《我也以为我是风》数码绘画
级白焕莲《伞·1》数码绘画
级白焕莲《伞·2》数码绘画
级白焕莲《伞·3》数码绘画
级王曼曼《时间》数码绘画
级王曼曼《初雪》数码绘画
级王曼曼《生命》数码绘画
-欢迎前来观展-
海报:梁嘉俊
编辑:李雪莹、白焕莲、王曼曼
审核: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