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榜样
看榜样
学榜样
做榜样
本期主讲人
白钊成
级硕士研究生
园林园艺学院风景园林专业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方向
人物介绍
学术成果
投稿论文6篇(包括《地理学报》《旅游学刊》《西南大学学报》等核心4篇),目前已见刊或录用5篇(本人一作或者导师一作)。论文如下:
1.不同尺度下街道空间绿化品质测度研究与提升策略——以杭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2.基于图像分割技术的旅游图像内容分析:原理、方法与实证(CSSCI)录用待刊。
3.基于图像识别的街道环境绿量与运动偏好路径的关系研究(北大核心)录用待刊。
4.视觉景观视角下城市街道绿量的空间正义研究(北大核心)录用待刊。
5.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风险演化研究录用待刊。
6.基于人眼视域图像识别的风景道视觉景观质量研究(CSCD\CSSCI)。
所获荣誉
1.专业一等奖学金2次(年、年);国家奖学金1次(年)。
2.中国(小谷围)“互联网+交通”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项目名“旅游公路风景质量数字评估技术”)。
3.滇池全域摄影大赛一等奖。
职业技能
软件能力:
1.基本处理:PS、CAD、SU等。
2.计算机语言:Python。
3.地理分析:ArcGIS、GeoDa、ENVY、易康等。
4.数据绘图:matlab、mathmatica等。
5.统计分析:SPSS等。
实践经历:参与以下规划项目:
1.《苍山洱海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2.《大理永胜村大五茂林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大理永胜村箐门口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3.《普达措国家公园入口社区规划》。
4.《昭通市永善县*金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昭通市永善县佛滩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研究生的一天
8:00起床,8:40到达办公室。
9:00-10:00阅读文献2篇(1中1英)。
10:00-10:30放松时间,以练英语听力之名划水看MKBHD之类的数码博主或者BlondieInChina之类的美食博主的视频。
10:30-12:00写论文(如果没有论文写那么就学一些技术)。
12:00-14:00午饭+散步+午休。
14:00-18:00写论文(如果没有论文写那么就学一些技术)。
18:00-19:00晚饭+散步。
19:00-22:45做做规划项目(通常手头总是有一些项目的)。
(注意:本时间表为研一、研二阶段时间表。不代表研三深陷大论文而难以抽身学习的状态。)
科研心得
我们常常遇到很多困难:很多想办的事情没办成,即使花费了很多时间,困难和失败还是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出现;很多时候,我的时间不是我的,不能依照自己的价值序列轻重缓急地干事情,想做的研究没有时间开展;生活中的烦恼,做不到work-life-balance……
以下提供几个零碎的、可能不具有普适性的小建议,以供攻克或者逃避科研困难:
1.基于兴趣“瞎看”论文
在本人的研究论文中,除了来自于导师的课题之外,部分其实是基于自己的研究兴趣,独立思考进行的写作。当然,这些兴趣导向的研究其实也还是与原本的课题具有重要联系。研究兴趣的建立仍旧是老生常谈的看论文和听讲座,但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瞎看,最终都是有益的。不局限于论文,讲座、慕课等,也可以作为劳逸结合的方式,充当小视频和微博,缓解研究的头大状态作为适度放松。
2.“碌碌无为”胜于急于求成
在研二上学期我仍旧苦于关键技术的实现,每天很忙又毫无成效,时刻想要放弃。此时很多人可能会降低自己的目标满足于毕业或者换一个选题。越是创新的研究注定越是艰难困苦,前期肯定是忙碌并且看不到希望的,多坚持一会儿,不要轻易降低目标。急于求成,只能求得“小成”。
3.做能力之外的事才会有意外惊喜
其实图像识别技术于我而言完全是完全陌生并且难度极大的。但正是能力之外的事,才会给自己意外的惊喜。其实所谓的“硬骨头”,一点一点啃,可能其实也没有那么难的。“发现一个东西、解释一个东西,再把它写出来、投出去”,研究的痛苦和乐趣都在于此。
对于未来的思考和打算:我希望仍然可以继续从事研究和写作,小时候的梦想是一个作家,论文作者其实和最初的梦想也是八九不离十。尽管去年申请博士并未成功,但我想,再试一次吧,不着急,何况现在连“小成”还没有呢。
前辈寄语
多干一些能力之外的事情,给自己创造意料之外的惊喜。
以上就是本期的研途榜样,小研相信这一期的榜样推送,定能使各位同学受益良多,借助白钊成学长的成功经验,制定出自己专属的一套学习方法。
-END-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一起加入年第7期“青年大学习”吧!进入“青春西林”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