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向:单反、微单一体化,是未来的趋势吗,摄影师会喜欢吗?
尼康新发布的全画幅单反相机D做了一个算是新的尝试:这是一台地道的单反相机,但它同时又是一台微单(虽然为索尼注册名称,但现在市场上普遍将这类无反相机称为微单)相机,为什么这么说?那么我们先简单地来弄清单反和微单渊源和实质区别所在。
其实现在很流行的微单结构相机并不是一种什么新型结构的相机,相机数码化之后,便携卡片相机就是这种结构,只不过不可更换镜头罢了。早在年9月,松下就推出了首部真正意义上的可换镜头无反相机LumixDMC-G1,不过其传感器是采用大于卡片机小于APS-C画幅的m3/4尺寸。
使用过单反的人都知道,单反有个模式叫做“实时取景模式”,这个模式就是让反光板升起(停止工作)、让传感器(COMS)工作实时取景。但这是单反的辅助功能,使用时不是很方便、拍摄性能也难以得到很好的发挥。所谓微单就是干脆取消反光板,完善单反的这个实时取景模式。
单反结构的相机最主要的缺点是:其一,反光板运动时需要一定空间,导致相机体积比较大;其二,拍摄时反光板弹起引起机震,低快门速度拍摄时会影响清晰度(所以单反相机有反光板预升这个操作选项以避免这个影响);其三,由于反光板运动,导致提升连拍速度难度加大。
微单之所以得以迅速发展,单反有这些缺点是原因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索尼将微单这种结构的相机投入前所未有的开发力度,使得这种结构的相机的性能达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地步:操控上非常方便;画质上与单反不相上下;还可以提升连拍速度;也更容易将机身防抖功能嵌入其中;等等。
但是,微单结构相机依然不是没有缺点的:最大的缺点可能是:只要开始拍摄,传感器就一直处于通电工作中,单反结构相机只是按下快门拍摄时的瞬间传感器通电工作,这就使得同样容量的电池,微单的续航时间远远不及单反,还有连续拍摄时,传感器长时间工作传感器发热(尤其是高温季节)会导致画质有少许下降。
微单结构相机,确实可以将机身做得更薄,从而体积与重量减少变得更轻便,但在专业需求上与镜头已配合,这种优势就不明显了,装上一支上公斤级的镜头,这点重量的减少就微不足道了,甚至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
这几年微单结构的相机很火,但是相机巨头之一尼康公司可谓行动迟缓,直到去年才推出尼康品牌的无反相机,这是只是被市场所逼、也想在这其中分一点蛋糕?不得而知。不过今年新推出的全画幅单反相机D,出现了一个新动向:将单反、无反合二为一。
为什么这么说?D虽然是一台单反相机,但是大力加强了实时取景模式的性能,将尼康无反Z7的一些理念融入其中,这实际上就是微单的工作模式。例如,该机实时取景模式下,具有点宽域覆盖范围的对焦点、具有眼部侦查对焦功能等,这就使得该模式的功能较以往的单反有突破性的进步,尤其是以往尼康单反的视频追焦能力受到普遍吐槽,D在这方面会好很多。但这台机器仍然具备单反最大的优点:在光线取景模式续航能力达到张。
尼康在单反相机中,大力强化了实时取景模式的功能,或者说将单反、微单一体化,这算是相机制造上的一个新的尝试吧,会不会成为未来的趋势这个就不好说了。不少人说未来微单取代单反是必然趋势,其实不尽然。对于摄影人何必去预测这些问题。就像旁轴结构相机缺点那么明显(不能使用90mm焦距以上镜头),也还是同样受到一部分人的喜爱。至少这种改进肯定会受到大多数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欢迎的:两种结构相机的优点都在其中,何乐不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