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CPU的制程工艺,当前 的代表就是台积电和三星(虽然翻车了)旗下的5nmEUV,并已经用于苹果A14、海思麒麟、高通骁龙(还有骁龙/)和三星Exynos(还有Exynos)等 5GSoC的生产制造了(不过发哥最强大的天玑1x00目前用的是台积电6nm制程)。如果不出意外,年我们还将迎来这两大工厂4nm和3nm工艺的量产。

而英特尔,作为PC芯片领域的巨头,不同于AMD由代工厂生产CPU,自己也是强大的芯片生产商。目前 的制程工艺为10nmSuperFin(可以理解为10nm+),我们熟悉的第11代酷睿TigerLake平台就都是基于该工艺打造。

在10代酷睿前英特尔打磨了整整七年14nm制程,这是英特尔被称为牙膏厂的一个主要原因。毕竟在英特尔刚刚推出14nm制程的时候,老对手AMD还在使用32nm制程,而到了14nm走向终结,AMD的处理器已经进入7nm时代,甚至流片基于5nm制程的产品。

这样看起来,竞争对手的5nm对比英特尔的10nm,看上去英特尔好像落后了很多?

实际上,这是因为,英特尔在制程工艺的标准制定上一直都比竞争对手更严格。比如,英特尔早期14nm工艺就等基本同于三星和台积电的10nm工艺,而英特尔的10nm工艺更是在鳍片间距、栅极间距、逻辑单元高度、最小金属间距和逻辑晶体管密度等指标上就足以和台积电/三星旗下的7nm工艺抗衡。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英特尔将14nm工艺打磨成14nm+++,也没有改名叫12nm,并不断告诉消费者,只有英特尔的工艺命名方式是最标准的,其他厂家的都有水分。

不过最近呢,英特尔想开了!

在7月27日凌晨的工艺及封装技术大会上,英特尔公布了 的工艺路线图,旗下即将量产的第3代10nmEnhancedSuperFin工艺(10nmESF)将会改名为“Intel7”,原计划的7nm工艺则会改名为“Intel4”。

这里英特尔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无论Intel7还是Intel4抑或未来的Intel3和Intel20A本身都没有带上“nm”的后缀,但很容易让人自动在脑内补充上一个“nm”作为后缀。其潜台词就是英特尔希望让消费者能立刻明白Intel7有着和友商7nm制程一较高下的性能,而Intel4则能将友商的5nm按在地上摩擦。因为没有带“nm”所以消费者也不能说英特尔的工艺命名掺了水分,违背了先前“自己的工艺命名方式是最标准的”这套说辞。

据悉,Intel7工艺的每瓦性能将提升10%~15%,有望缓解11代酷睿功耗较高的负面影响。其即将用于年底问世的第12代酷睿AlderLake平台(采用大小核的混合架构设计),以及年推出的采用多芯片设计SapphireRapids的数据中心处理器。

按照英特尔的计划,我们将在22年,23年,24年的秋季看到PPT中的Intel4,Intel3和Intel20A悉数登场。不过众所周知,按照英特尔的“嘀嗒”(Tick-Tock)战略,其实诞生于年的第七代酷睿(KabyLake)就应该使用10nm工艺制造了。只是10nm制程的不断延期,逼得英特尔只能打磨的14nm,这才有了14nm++++++++++的笑话。因此,计划能否顺利进行只能看英特尔的工程师们的头发了!

这波英特尔制程工艺总算在字面上就能追上友商了。

数码泥石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43.html